咨询电话:400-185-5880
您的位置: 首页 > 啤酒机 > 啤酒墙

啤酒墙

已通过线箱!重庆一款啤酒检出类似“伟哥”物质企业被罚15万

来源:soon88顺博登录网址    发布时间:2025-08-11 02:12:28

7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通报5起食品安全违法违规典型案例,这中间还包括:重庆慕尼勃朗酒业非法添加...

产品详情

  7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通报5起食品安全违法违规典型案例,这中间还包括:重庆慕尼勃朗酒业非法添加案。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显示,慕尼大缔酒业重庆有限公司已于7月23日注销,注销原因为决议解散。

  通报称,2024年9月,重庆市大渡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其饮用“慕尼大帝金尊多肽原浆啤酒”后出现不适。经检测,该啤酒含有“O-丙基伐地那非”成分。这是一种功能类似于处方药“伟哥”的物质,过量服用会引发心血管异常、视觉障碍等不良反应,属于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严禁在食品中添加。

  通报表示,经查,涉案企业慕尼勃朗酒业(重庆)有限公司通过线月,大渡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违法企业作出没收产品及违法来得到的、罚款15万元的行政处罚,并将该企业及上游生产企业涉嫌犯罪线索一并移送公安机关依照法律来追究其刑事责任。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显示,慕尼勃朗酒业(重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5月,法定代表人为罗湘珍,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天眼查网站显示,慕尼勃朗酒业(重庆)有限公司对外投资了两家公司,分别为慕尼大缔酒业重庆有限公司(持股70%)、重庆慕尼勃朗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0%)。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显示,慕尼大缔酒业重庆有限公司已于7月23日注销,注销原因为决议解散。

  今年2月,重庆慕尼勃朗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因决议解散,拟向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今年7月,该公司因未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例如,2024年3月,湖北省枣阳市检察院办理的一起非法生产、销售添加新型那非类衍生物的有毒有害食品案开庭审理。

  据悉,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被告人张某从梁某处购买无任何合法凭证的“新型原料”20公斤左右,委托丘某在生产具有补肾壮阳功能的某品牌人参牡蛎压片糖果中掺入该原料,共计生产三万余盒,再销售给上海的张某甲,销售金额共计130.2万元,由张某甲创建代理微信群,销往全国各地。经检测,该糖果中含有国家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有毒有害化学成分O-丙基伐地那非。

  此外,今年7月,新疆公安环食药侦部门公布了喀什地区疏勒县阿某等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饮料)案。

  据了解,2023年12月,喀什地区疏勒县公安局食药环侦部门侦破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打掉窝点4个,抓获嫌疑犯9人,查获含有违禁成分饮料800余箱,涉案金额1900万余元。

  经查,2021年以来,以麦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先后多次将那非类衍生物(O-丙基伐地那非和丙氧苯基羟基伐地那非)非法添加到“美甲乃”的饮料中,饮料通过线下代理商、零售店在疆内和疆外多地进行销售。2025年5月,疏勒县人民法院以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对主犯麦某、阿某等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5年至11年不等,并处罚金30万至300万元不等。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食品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了重庆慕尼勃朗酒业非法添加案、北京海淀“直播带货有毒压片糖果”系列案等5起典型案例。

  据通报,2024年9月,重庆市大渡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其饮用“慕尼大帝金尊多肽原浆啤酒”后出现不适。经检测,该啤酒含有“O-丙基伐地那非”成分。这是一种功能类似于处方药“伟哥”的物质,过量服用会引发心血管异常、视觉障碍等不良反应,属于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严禁在食品中添加。

  食品非法添加的红线不容触碰,这是常识,但涉案企业仍敢铤而走险,67箱问题啤酒流入市场,折射出部分商家对法律的漠视。这类添加物并非偶然混入,而是企业刻意为之的逐利行为,其本质上是把消费的人的健康当成了牟取暴利的赌注。15万元罚款与移送司法的决定,虽是现有法律框架内的惩戒,但对比问题食品会造成的健康损害,仍显力度不足。

  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治理困境,往往绕不开“违法成本低”的死结。从必胜客后厨篡改食材保质期,到直播带货用利尿剂冒充减肥糖果,再到啤酒添加“伟哥”,类似案件反复出现的背后,是部分商家算准了“罚款换利润”的经济账。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市场监管系统查办食品违法案件18.1万件,罚没7.4亿元,但平均每件案件罚没金额不足4100元。这样的惩戒力度,对于追求短期暴利的违法者而言,更像是“挠痒痒”而非“敲警钟”。

  为了守护民众“舌尖上的安全”,2015年实施了“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2019年,《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又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逐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推动食品制假售假直接入刑、建立终身禁业制度、探索惩罚性赔偿,这些制度设计的初衷,正是要打破“违法——轻微处罚——再违法”的恶性循环。不过,由于种种原因,顶风作案的仍然不乏其人,对这种的明知故犯者,依法严惩不贷才能以儆效尤。

  法律的牙齿必须充足锋利,才能啃下食品安全这块硬骨头。此次啤酒添加违禁物质案件移送司法,正是司法介入前移的体现,但要让法律威慑真正落地,还需在量刑标准、罚金幅度上进一步与危害程度挂钩,避免“以罚代刑”“罚过放行”。

  食品安全不仅是监管责任,更是企业的生存底线。慕尼勃朗酒业的案例警示所有食品从业者:在健康与利益的天平上,任何倾斜都将付出沉重代价。唯有让每一起违法案件都成为法治教材,让每一次惩戒都足以让后来者望而却步,才能真正筑牢食品安全的防线,让我们消费者重拾“吃得放心”的信心。

啤酒墙